
抑郁症会自残的吗?
当然会,抑郁症的患者不但会自残,而且自残的患者群体还会有明显的年龄结构分布。其实发病年龄早的抑郁症小患者,出现自残行为的几率很高。
我遇到过的抑郁症患者自残行为
我们以前说抑郁症的高发年龄20岁~50岁,其中患者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为主,但是近年抑郁症的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上海的心境障碍治疗中心进修时,病区患者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其中有很多首发年龄在14岁,甚至不到14岁的小患者。这样的例子在全国都比比皆是。比方最近我在关注的一名初中生患者,在跟我沟通的时候告诉我,他们班跟她一个病(抑郁症)的同学她知道的就有3个,其中一个比她更严重,已经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了,手臂上还有明显的自残痕迹。刚接触小女孩的时候并没有自残,后来的复诊中我发现了她手臂上的细小划痕,我问她“为什么要划伤自己?”,她说“压抑的实在受不了了,想死又不敢死,所以轻轻的划伤了自己,觉得突然放松了”。
其实这样的感受很普遍,尤其是未成年人群,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不成熟的阶段,不善于像父母和师长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父母对抑郁情绪的理解力也十分有限,大部分父母讲子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来的抑郁情绪当做厌学情绪处理,所以孩子下一次可能更难对父母开口了。但是抑郁情绪并不能因此好转,只能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悲观,却有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不敢面对死亡,所以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出现的自残行为。
对于年龄偏小且出现自残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应该怎么办?
自残行为源自于悲观厌世的抑郁症状,所以最本质的解决办法不是不离视线的监护患者,而是让患者接受真正的医学治疗。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联合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包括自残和自杀的严重不当行为。所以,不要考虑什么影响孩子学习,不要考虑什么孩子这么小就进精神病院,吃抑郁药,保命难道不应该是第一位的吗?如果命都没了,那什么还有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惊醒所有的家长朋友,很多家长在来诊后也都让孩子坚持上课,不接受抑郁症的诊断,拒绝让孩子接受治疗,也许孩子还能忍受,但抑郁情绪一定会越积越多;也许孩子最终还是无法忍受,选择了自残甚至自杀。那么害了孩子的是抑郁症还是无知?
生命只有一次,保护生命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记住,我们没有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一定三思而后行!
有自残行为的人会抑郁倾向吗?
有自残行为的人会抑郁倾向吗?所以这是一个外行人的问题,很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发病年龄较早的抑郁症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残行为。
什么情况下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残行为?
我是精神科医生,虽然不是专业的心境障碍科,但是抑郁症一直是我的兴趣方向,所以日常接诊的抑郁症患者一直很多,很多年龄在20岁左右的抑郁症患者都曾经存在过不同程度的自残行为。
虽然每个人自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的自残方式会选择用小刀在前臂内侧轻轻划一刀,我曾经不止一次问过我的患者:“为什么要自残,不疼吗?”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有两种答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种是恨,恨自己身上因为抑郁症而产生的负面的变化;一种是爽,因为想死不敢死,而变向的选择自残的方式缓解自己对死亡的渴望,我问她们划伤手臂的时候是解脱还是爽?很多年轻的患者回答都是这个字“爽”。
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在出现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悲观厌世后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轻生念头,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选择死亡,尤其是处于中学或者刚刚上大学的学生,很容易选择自残的方式。
遇到有自残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看患者在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划分上属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抑郁发作。当然已经存在自残行为很大概率是属于重度抑郁发作了,但也不排除其它可能。
如果确诊重度抑郁应该尽快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自残行为的根本还是抑郁症状,所以抑郁症状缓解后自残行为当然会消失掉。但出现自残行为不等于就不会出现自杀行为,二者不一定存在冲突,而且自残行为预示着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已经可以出现自杀行为了。所以在日常治疗时,急需做的一件事是24小时不离视线的监护患者,防止患者出现冲动自杀行为。
忠告
自残行为即使在重度抑郁症中也属于很严重的行为,因为自残本身是一种危险的尝试,尝试痛苦,习惯痛苦,接受痛苦,在痛苦中寻找快乐……
当自残已经无法带给患者痛苦的时候就只剩“快乐”了,这个时候更危险的可能性就打打增加了,一旦出现了自杀,病情成功,那人的生命就终结了,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20岁左右的青少年本身就很容易产生自伤行为,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些抑郁表现,不妨不动声色的看一看她或他的前臂,如果发现轻微的划痕最好直接求助医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我会统一回复大家的。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为什么一些抑郁的人会自残?
自残是对灵魂孤独的防御,靠肢体的疼痛来感知自己还存在,是对空壳身体还有一丝觉知的希冀。
天知道大脑这个物质的密码被如何修改而致抑郁如洪水般袭来,任何原因的分析都会被找到漏洞而失望,自己的表现和能力一点点的消失,感知思维越来越慢,意志力也渐渐不知为何物。
对精神集中越来越困难了,感到哀愁与忧郁,对活动失去了兴趣。
头疼与倦怠感时时困扰着躯体,开始变得喜怒无常或沉静无力。
朋友变得陌生,不想见了,退出各类群体,一切都在退缩,退缩。
学习与工作表现越来越差,这种连生理需求都不能再满足的感受使自己恐慌,强烈的罪恶感和羞耻感感到自己活着都有罪。
对自身的外表也不重视了,可能潜意识中躯体变成躯壳,就算烂掉也于己无关,在强烈的绝望,无望中,自残让肉体感受到疼痛,疼痛让自己总算找到一丝自己还在,于是开始一次次的自残,当红色液体流出,仿佛才看到生命还存在,伤口刺激神经的抽动中的疼痛感,才会有排除抑郁痛苦的瞬间快感。
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自残可能是患者对绝望的最后防御,也是无望中的生命力的挣扎。因而要治疗抑郁症,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显得无力和薄弱,恐怕应从精神学、生理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哲学以及法学等各方面综合来进行才能将抑郁症患者从绝望中醒悟过来,再次树立强烈的求生欲望。
朋友得了重度抑郁症,担心她会去做伤害自己的事,但是她说她只是有点手抖,所以重度抑郁症都会严重吗?
忧郁症轻度是对万事提不起兴趣,做事拖拉,怕做事,心情差。中度是除了轻度的症状,还有肢体痛苦,心慌,手抖,全身麻,吃药可以控制,重度全有了,加上会自残自杀。一定不可以信重度忧郁症患者的话,要看护他她。张国荣就是重度忧郁症患者,17年前从24楼跳下去。不能在有这悲剧发生了!
为什么抑郁自残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反而会被嘲讽和误解?
一切源于不理解。如同打不开锁的钥匙,责备锁有问题。
“抑郁”、“自残”起源于不被理解,“抑郁”、“自残”是极度不被理解的结果,不被理解在前,“抑郁”、“自残”在后,“抑郁”初期,没有出现“自残”都无法被理解,“抑郁”、“自残”后希望被理解,绝对是奢望,一定会失望。帮助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都无法理解抑郁,何来帮助;都无法理解抑郁,即使他人有帮助的愿望,抑郁者不可能感受到他人帮助的实际效果。正因为非常不被理解,讽刺和误解在所难免。
旁人对“抑郁”、“自残”的不理解,应该可以被理解。“抑郁”、“自残”者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如果旁人不理解自己,如果自己有能力理解自己,自己充分的理解自己,心力能够自给自足,何须他人的理解和帮助?抑郁者自己思维太复杂,也不怪旁人不理解,理解旁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应该是对自己最大的帮助。谈何容易哦。 理解万岁。“抑郁”、“自残”的人常常不具备理解自己的能力,在看不出自己、理不清头绪的情况下的一切努力,何愁挫败感、失落感。那些讽刺抑郁者的人与抑郁者自己一样,将眼睛看到的皮毛,误以为的真理。 为什么抑郁自残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反而会被嘲讽和误解? 一切源于不理解。如同打不开锁的钥匙,责备锁有问题。 关注心理,关注我。